
2009年2月25日 星期三
2009年2月16日 星期一
[參考書籍] 昆蟲聊天室

主持聊天室,朱教授想來是以「游於藝」的心情傳播昆蟲知識,然而,來聊天的人形形色色,為了能滿足舊雨新知,或無聊的聊天客,想必得有備而來。打開朱教授的書一看,果然自稱開「昆蟲雜貨店」的店長,在《昆蟲聊天室》的八大部門,幾以新鮮貨上架,而最特別的是,<附錄>原是老酒,但又加上附錄,好像冬天溫了老酒,酒味更醇,讓我這忠實的讀者也樂得一嚐再嚐。每章的內容,總是值得細細品味,有時候回神時,咖啡都涼了。
朱教授的話題流連忘返於昆蟲與人生之間,以人生探究昆蟲,以昆蟲觀照人生,我覺得他才不是開雜貨店的,而是搞「昆蟲百科全書」的。
[參考書籍] 昆蟲雜貨店

《昆蟲雜貨店》從昆蟲的定義、昆蟲的結構、昆蟲的演化等項目著手,讓讀者可以立刻深入昆蟲領域的堂奧,對昆蟲學有一整體清晰的概念。作者並提出常常存在人們心中的有趣問題,如「為什麼你打不到蟑螂?」「昆蟲的翅膀破了為什麼還能飛?」「蠶寶寶為何只吃桑葉?」「昆蟲怎麼抵抗鳥類的吞食?」讓讀者有一股想一探究竟的衝動,等到進入尋找答案時,驚然發現每一個答案都是由科學研究之學理、細膩的觀察、生態的基礎、生理、生化學實驗的數據等交織成的有趣的說明和道理。
例如文中提及鳥類為什麼害怕具有眼狀花紋的蛾類?答案是鳥類把其大型的眼狀紋,看成貓頭鷹、蛇、狐狸等食鳥性捕食動物的腹部。諸如此類有趣的指引,在文中到處可見,大大提高本書的可看性。
作者 朱耀沂
[參考書籍] 午茶昆蟲學

台灣昆蟲學界泰斗朱耀沂的「昆蟲記」,藉由淺顯的文字、生動的解說,揭露了昆蟲世界多采多姿的一面、以及昆蟲和其他昆蟲、植物、動物,乃至人類之間微妙的利害關係;讓喜歡昆蟲的人對昆蟲產生更大的研究興趣,讓不喜歡或害怕昆蟲的人因為領略昆蟲之美,而願意與昆蟲為友。
一般人談到動物,腦中出現的主要是鳥、獸、魚等顯而易見的大型動物,少有人想到昆蟲是動物世界中種類及數量最多的動物,其生命之繽紛多樣化,令人驚訝。
一生鑽研昆蟲學的朱耀沂教授,透過流暢淺顯的文筆,引領我們輕鬆地進入昆蟲世界的殿堂。在《午茶昆蟲學》裡,朱教授先對昆蟲的大小、壽命、功能潛力及食性能力等來個開門入室的簡介,然後推出十種特殊昆蟲的列傳,接著帶領讀者探索昆蟲與其他動、植物互動所形成的有趣與繁複的生態世界,並從民俗、歷史、現實生活等方面,重新審視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的昆蟲夥伴們,點出牠們的存在對一向自恃聰明的我們的生命及未來可能有的啟示。讀完這本書,你會有如從小水溝前進大海的解放。
[參考書籍] 螞蟻.螞蟻

與螞蟻共舞 螞蟻,這最為人熟悉的昆蟲,看似弱不禁風,隨時有喪命、滅種之虞,卻是人類的「老前輩」,在人類尚未出現的數千萬年前,她們己經以十分進化的社會化生活型態佔據了廣大的地表,並存活至今。
[參考書籍] 鍬形蟲54

甲蟲世界中,擁有一對造型獨特大顎的鍬形蟲,總讓發現者眼睛為之一亮。這群外觀雄壯威武的鐵甲武士,主要以森林為家,台灣這座小島因為擁有多樣的森林生態,目前全島包括離島地區,共記錄發現54種鍬形蟲,比起鄰國日本還多了十多種,而且其中約有半數是全世界僅見於台灣的特有種昆蟲。
本書不僅完整呈現了台灣產54種鍬形蟲的鑑定重點,並提供有關鍬形蟲生態行為的詳細知識,採集、飼養等行動指南,以及作者獨創的「幼蟲物種鑑定圖錄」,全面涵括你所有想知道的鍬形蟲資訊。
更貼心的是,全書採輕巧方便的口袋版型規劃,攜帶容易;書後並附有「台灣鍬形蟲等比例標本圖錄」摺頁,可輕鬆裁下,供野外觀察時,實際比對特徵,堪稱最實用的台灣鍬形蟲全圖鑑。
2009年2月15日 星期日
[參考書籍] 蝴蝶100:台灣常見100種蝴蝶野外觀察及生活史全紀錄

生活史短、變態情形豐富的蝴蝶,無論就生態行為觀察或基礎生物教學,都是再合不過的題材。但對於身邊可見可及的各色蝶種,其充滿戲劇性變化的一生,你有多少了解?在蝴蝶野外觀察或飼養的過程中,你是否因遍尋不著每種蝴蝶詳盡的生活史資料,無法對其幼生期有更深入的認識而苦惱?
[參考書籍] 昆蟲圖鑑2 - 台灣760種昆蟲生態圖鑑

台灣素有「昆蟲王國」的美稱,對於這些身邊幾乎無所不在的「小」朋友,你能一一叫出牠們的名字嗎?《昆蟲王國 - 掠食者系列》《昆蟲圖鑑2》以近千張精彩的生態圖片,帶領讀者進階認識台灣近800種常見昆蟲,其中最受蟲迷喜愛的鍬形蟲、金龜子、瓢蟲、天牛、金花蟲等各類「甲蟲」佔了大約400種,至於其他的昆蟲,如螳螂、蜚蠊、螽斯、蝗蟲、椿象、蟬、廣翅蠟蟬、竹節蟲、螞蟻等,絕大多數種類在國內相關圖書中均屬首次的照片登載與詳細身分確認,並依讀者的程度提供三種不同的查詢方法,方便快速,簡明易懂。 本書加上《昆蟲圖鑑》,一共收錄了台灣約1500種常見昆蟲的生態圖片與資料,是認識台灣昆蟲世界的第一套入門全圖鑑,也是進行野外昆蟲觀察、鑑定時最有利的工具書。
作者 張永仁
[參考書籍] 昆蟲圖鑑

內容簡介
台灣七百多種常見昆蟲的生態圖鑑。本書有適合入門者使用的檢索法,分別是:昆蟲大類辨識法、目次查詢法、中名檢索法。此外,本書介紹的七百多種昆蟲每一種均有精彩的生態圖片,並有文字解說其外觀特徵、生態習性,另有精心設計的生態圖例說明昆蟲的棲息地,食性及活動習性等......方便讀者快速查詢。
作者簡介
張永仁
他經常獨自一人開著車,載著幾組攝影配備,穿梭在山林野地間,尋找昆蟲的蹤跡。在家時,他可以一個禮拜不出門,只在房間裡做昆蟲標本、寫作、睡覺;有時打開冰箱,還可看到未完成的昆蟲標本,和飲料、底片躺在一起。這位瘋狂的生態攝影家,就是張永仁先生。他是國內最知名的昆蟲田野研究者,已出版的昆蟲相關著作,頗獲好評與肯定,此次結合遠流台灣館編輯群,以新的編輯創意與更精良的製作手法,所出版的《昆蟲入門‧昆蟲圖鑑》,成績更見突破。
2009年2月10日 星期二
寫在選課前 (3) - 再想一想
- 要修過普通生物學或相關課程
- 再次強調, 我們的實習會使用小強當材料, 而且要自己抓, 女生請不要找奴隸獸代抓
- 這個課會到野外去, 而且不是那種到福山植物園暈車聊天睡覺吃零嘴打牌那種
- 這個課會有小考, 會有報告, 會有作業, 嫌麻煩的人最好不要修
請第二次加退選時一定要好好考慮
2009年2月7日 星期六
法布爾昆蟲記1-高明的殺手

◎ 究竟昆蟲用怎樣高明的手法,讓牠的獵物保有生命力,甚至連蝶翅上精細的彩色鱗片都絲毫不損?是靠後天的苦練或是本能無意識的啟發?且看法布爾如何用實驗與推理解開謎團!本書主要以各種蜂類為觀察對象,生動細膩的描繪蜂的狩獵方法、方向感、築巢方法等,探討昆蟲的本能問題,法布爾對昆蟲本能的主要觀點,在本書中有精彩的闡述。
◎ 昆蟲觀察經典鉅著--法布爾《昆蟲記》法文原著,首次在台灣完整翻譯出版,不加任何改寫,讓您直接感受昆蟲大師的言思哲學。
◎ 被譽為「無與倫比的觀察家」、「昆蟲界的荷馬」的法布爾,耗費四十多年的心血完成的名著,融合細膩的自然觀察與法國式幽默的文筆,娓娓道來十九世紀南法的自然與人文風情,是至今最巨細靡遺、富含哲學的昆蟲觀察文學作品。
◎ 附百餘年前第一次在法國出版時的珍貴昆蟲手繪線圖,全書共300餘幅。
◎ 作者、譯者、編者三重注解說明,幫助讀者更深入理解相關的昆蟲研究,與當時的文化、哲學背景。
◎ 附昆蟲、人物、地名的中文譯名對照索引表,直接了解與法布爾相關的人、地與其研究的昆蟲。
作者
法布爾 Jean-Henri Fabre
譯者
梁守鏘
台灣昆蟲學史話(1684-1945)

一部讓你瞭解台灣昆蟲學發展軌跡的經典 一本所有昆蟲愛好者不可缺少的珍藏巨著
◎第一本將台灣昆蟲研究脈絡完整呈現的著作
◎第一本將台灣昆蟲研究的珍貴資料一一披露的巨著
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副所長 王清澄 博士 推薦--
朱教授畢生戮力於台灣的昆蟲研究,學術著作等身,是水到渠成;退休後,利用其豐富的學識,陸續推出一系列適合大眾閱讀的科普讀物,也不令人意外。一如他過去的著作,這本《台灣昆蟲學史話》是在嚴謹的治學態度下誕生的心血。一開始他便開天闢地的從地理、地質觀點介紹台灣自然歷史的由來與特點,氣勢磅礡令人摒息;當我們在古老的記載中,開始尋覓台灣昆蟲研究的資料時,卻又發現先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情景,如影隨形充盈在字裡行間,對台灣的孺慕之情油然而生,鼓盪澎湃,久久不能自已。
推薦序/一部為台灣尋根的昆蟲書/王清澄博士
第1章前言 台灣的自然環境──昆蟲王國的由來
第2章 記載台灣產昆蟲的地方志/34
第3章 台灣昆蟲學的曙光/63
第4章 台灣昆蟲學的開拓(Ⅰ)──昆蟲的採集與昆蟲相的調查
第5章 台灣昆蟲學的開拓(Ⅱ)──關於森林昆蟲學
第6章 台灣昆蟲學的開拓(Ⅲ)──關於甘蔗害蟲的研究
第7章 台灣昆蟲學的開拓(Ⅳ)──農事試驗場與素木得一
第8章 台灣昆蟲學的開拓(Ⅴ)──衛生昆蟲學的萌芽與發展
第9章 關於數種害蟲的專題
第10章 有用昆蟲的利用與昆蟲保育
第11章 業餘的歐籍昆蟲專家
第12章 台灣博物館與台灣博物學會
第13章 關於植物檢疫的工作
第14章 台中農林專門學校、台北高等學校與台北帝國大學的研究人員
第15 章 與台灣有關的愛蟲人士
附錄台灣昆蟲學史相關年表
作者介紹
朱耀沂
人蟲大戰

一生與蟲作戰的朱耀沂教授,對「害蟲」與「蟲害」如數家珍,其學識淵博有如一座人蟲戰爭博物館。因此,本書可說是一位人類陣營的沙場老將,退役後,站在中立觀點,撰寫的一部人蟲大戰實錄。
本書細述與人類關係密切的害蟲百態、及人蟲間的恩怨情仇與戰略攻防。在廿世紀化學殺蟲劑還未出現之前,人類曾經窮於應付的一場場人蟲戰爭,如今看來卻也成了豐富的趣聞軼事。例如:現今人們使用的各種髮油、髮膠,乃源自於古埃及人為防蝨子,在頭髮上塗抹厚厚油脂。
中世紀歐洲上流社會女士,脖子上常披著皮草圍巾,除了舒適美觀,還另有對付跳蚤的妙用。到了十八世紀初,德國醫生發明了可攜帶的捕蚤器,當作項鍊掛在胸前,可作為雕刻精美的裝飾品,蔚成時尚,甚受婦人們的愛用。此外,據說牛仔褲的藍色,當初是從藍草抽出的色素染的,目的是為了趨避蚊子,當然,現在的牛仔褲多用人工合成染料,早已失去避蚊作用。
中世紀教會除了對付異教徒,對危害農業的害蟲也進行宗教審判,中南美洲許多國家的首都,當初都建立在高原上,就是為了逃避瘧疾的威脅……。在二十世紀有效殺蟲劑還未出現之前,人類窮於應付的一場場大小昆蟲戰爭,如今卻也成了豐富的趣聞軼事。
朱耀沂
1932年出生於台南;國立台灣大學植病研究所昆蟲組碩士;日本九州大學農學博士;1969~1997年任教於國立台灣大學。退休之後,著作斐然,《熱帶昆蟲學》、《午茶昆蟲學》、《黑道昆蟲記》、《昆蟲雜貨店》、《昆蟲聊天室》、《蜘蛛博物學》、《台灣昆蟲學史話》、《人蟲大戰》等將近百萬字的著作,廣博精深,未來尚有精彩的出書計畫。朱老師是台灣大學昆蟲學系名譽教授,台灣昆蟲研究史上的重量級人物,畢生研究昆蟲與蟲害,對於昆蟲專業而博學。學生敬稱他為「昆蟲博物館」,貼切表達了他對台灣昆蟲界的貢獻與地位。在退休的生活中,他不僅一如往昔閱讀大量書籍、參與國內外學術研討會,幾年間更累積了可觀的相關著作,對昆蟲的熱愛、對學術教育的投入,令人景仰。
2009年2月5日 星期四
昆蟲的飼養

作者簡介
新開孝
日本著名昆蟲攝影家1958年生於日本愛媛縣。
高中生時代迷上蝴蝶,後來進入愛媛大學農學院攻讀昆蟲學,畢業後到東京投入教育影片的製作工作,曾任助理導演等職,目前是專業昆蟲攝影家,以鏡頭深入探討昆蟲多采多姿且奧妙的生態習性,由於拍攝昆蟲的觀點獨特,頗受注意。曾在NHK(日本國家電視台)的自然科學節目「生物的地球紀行」(地球各地的生物)系列中擔任「武藏野台地的四季」的共同製作人,並參與拍攝工作。目前住在東京,個人網站於此。
譯者簡介
朱耀沂
1932年出生於台南,由於自小喜愛各種動物,在台大植病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赴日取得農學博士學位 研究領域主要為水稻和果樹害蟲,退休後仍勤於著作,將其一生所閱覽和收集的昆蟲或其他動物的珍貴資料,寫成一本本通俗的動物書籍,期能影響更多莘莘學子喜愛動物、了解動物,甚而願意選擇生物學為一生之職志。
朱教授常謙稱自己是「昆蟲雜貨店」,其實若稱他為「昆蟲博物館」似乎更能貼切表達他對台灣昆蟲界的貢獻與地位。
2009年2月4日 星期三
The Insects: An Outline of Entomology, 3rd Edition

2009年2月3日 星期二
蟑螂博物學

作者介紹
朱耀沂
台灣研究昆蟲的翹楚,也是昆蟲學術界的重量級人物。
1932 年出生於台南,由於自小喜愛各種動物,高中畢業後就讀台中省立農學院植病系(中興大學前身),並在台大植病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後歷任台大植物病蟲害學系 助教、講師,並赴日取得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應聘為台大客座副教授,後昇任副教授、教授,至退休並獲選為榮譽教授。
其研究領域主要為水稻和果樹害蟲,退休後仍勤於著作,將其一生所閱覽和收集的昆蟲或其他動物的珍貴資料,寫成一本本通俗的動物書籍,期能影響更多莘莘學子喜愛動物、瞭解動物,甚而願意選擇生物學為一生之職志。
朱教授常謙稱自己是「昆蟲雜貨店」,其實若稱他為「昆蟲博物館」似乎更能貼切表達他對台灣昆蟲界的貢獻與地位。
著有『熱帶昆蟲學』、『午茶昆蟲學』、『黑道昆蟲記』、『人蟲大戰』、『情色昆蟲學』、『成語動物學』等,『蜘蛛博物學』、『老鼠博物學』及『蟑螂博物學』(均由天下文化出版)是大樹教授博物學系列的重量級著作。
甲蟲放大鏡
序
以觀察甲蟲代替捕捉 楊維晟
記 得為了找尋俗稱筍龜的台灣大象鼻蟲,從台北一路找到嘉義瑞里,只要曾有人看過筍龜的地方就是我探訪的目的地,但辛苦的結果卻換來一路槓龜,每每只能拿著八 年前在烏來拍到四張筍龜正片,大嘆為何當年技術不夠好。直到2007年8月剛好我生日的當天,不死心的再度拜訪曾經槓龜的綠竹林,這次終於如願以償見到了 筍龜,可能是皇天不負苦心人,而送給我最好的生日禮物,自此之後,要找筍龜似乎變得容易多了。
對各種甲蟲的認識,就是在一次次的挫折中建立起來 的,最初想認識甲蟲,只是單純希望甲蟲美麗的型態能為攝影作品加分,但漸漸投入之後,才知道甲蟲的生態世界深不可測,豈只是拍攝幾張「圖鑑照」可以滿足 的,越是鑽研,就發現更多甲蟲的奧妙,卻也了解到對於甲蟲野外的生態,我們仍所知有限。
看看這幾年的小學生,帶著心愛的獨角仙或鍬形蟲到 學校炫耀已不是新鮮事了,但他們對甲蟲真的了解嗎?而碩大體型的甲蟲也成了王道,來自外國的各類兜蟲與鍬形蟲更是琳瑯滿目,讓孩子們趨之若騖。雖然將甲蟲 當寵物飼養,為初學者打開認識甲蟲的途徑之一,但離真正認識甲蟲還有一大段差距。
自己也是個都市長大的小孩,只是當年並不流行養甲蟲,任 天堂等遊戲機倒是較得我心,直到大學以後墜入自然生態攝影的無間道,才慢慢闢出一條甲蟲攝影的路。而真正醞釀出此書的想法,要提到去年與好友,也是此書的 美術設計黃一峰先生,我們倆在馬來西亞炎熱的熱帶雨林中,暢談著自然生態攝影的美妙,而甲...MORE>>
寫在選課前 (2) - 我們要出野外

- 沒有7-ELEVEN活不下去
- 捷運沒到的地方就嫌遠
- 父母是那種很擔心小孩安危的, 怕上個課就被壞人拐走的
圖片連結: Bettaman的flickr相簿